飲用水水源地的藍綠藻連續監測
更新時間:2024-01-23 瀏覽次數:1390
飲用水水源地藍綠藻連續監測
飲用水的感官品質尤其是嗅味是消費者判斷其質量和安全性的主要依據。因此,嗅味是關(guan) 係到飲用水可接受性的一項關(guan) 鍵指標。各國的飲用水水質標準都規定飲用水必須無異臭、異味。而消費者也主要是根據飲用水的感官品質(色、嗅和味等)來判斷水質和其安全性。無色、無嗅和無味也是我國對飲用水水質的基本要求,其中嗅味是表征飲用水可接受性的關(guan) 鍵水質指標之一。對於(yu) 出現異常嗅味的飲用水,消費者往往會(hui) 本來地拒絕飲用,近年來飲用水嗅味事件在我國頻繁發生,已成為(wei) 飲用水投訴中的一項主要問題。
嗅味,通常包括味道和氣味(taste & odor),是指人的感覺器官(鼻、口和舌)所感知的異常或令人反感的氣味。味道和氣味是影響人類行為(wei) 的重要感覺信號。應該意識到,飲用水出現異常的嗅味往往是水源遭受到汙染的表現。 盡管如此,水源水以及飲用水中的嗅味問題仍然是世界各國供水企業(ye) 所麵臨(lin) 的主要挑戰之一。總體(ti) 上來說,其影響和下麵的因素直接相關(guan) :
1、飲用水水質和安全
2、保護野生動物、家畜和人類自己
3、當地的經濟
國際上對飲用水嗅味經過了漫長的過程,其研究表明飲用水的嗅味原因非常複雜。但是盡管飲用水嗅味原因複雜,來源廣泛,但國際上最關(guan) 注的仍然是由 2-甲基異茨醇(MIB)和土臭素引起的土黴味問題。多種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均可產(chan) 生這類物質,但從(cong) 飲用水的角度來看,藍藻是產(chan) 生2-甲基異茨醇和土臭素的主要來源。
基於(yu) 這樣的認識,越來越多的飲用水生產(chan) 企業(ye) 就有了監測飲用水水源中藍綠藻的需求。正是基於(yu) 這樣的認識,越來越多的飲用水生產(chan) 企業(ye) 就有了監測飲用水水源中藍綠藻的需求。
綜合起來看,藍綠藻的測量和監測可以分為(wei) 傳(chuan) 統的實驗室方法、現場監測法以及大尺度調查等多種方法。
傳(chuan) 統或者說經典的實驗室方法是通過顯微鏡鏡檢計數法。今天已經發展出多種類型的顯微鏡,但這一切都始於(yu) 1674年安東(dong) 尼·範·列旺胡克描述藍綠藻螺旋藻。你知道這種藍藻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第一種微生物嗎?今天,顯微鏡法在藻類測量中仍然很受歡迎,因為(wei) 盡管它需要相當高的技能,但顯微鏡易普及的。通過鏡檢可以告訴得到關(guan) 於(yu) 一個(ge) 地點的藻類群落的信息。即使在今天,顯微鏡仍然是非常流行的計算藻類的工具,但我應該意識到,從(cong) 一個(ge) 分析技術人員到另外一個(ge) 分析技術人員對同一個(ge) 樣品的鏡檢計數結果可能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擁有良好的物種知識和執行嚴(yan) 格、標準的程序是非常重要的。
實驗室的另外一種方法是,從(cong) 樣品中過濾得到濾膜上的藻類樣本中萃取出葉綠素,對葉綠素的色素進行定量,這種方法是測量環境中藻類數量另外一種常用的方法。測量單位是每升樣品中的色素微克,或ppb。葉綠素可以用分光光度計、熒光計或高效液相色譜的熒光檢測器來測量。這是研究和管理團體(ti) 中最根深蒂固的方法之一,它深深地影響著人們(men) 對傳(chuan) 感器技術的認知。
第三種方法,也是本案例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它采用的原位活體(ti) 監測的傳(chuan) 感器法。即直接把對應的傳(chuan) 感器投放在監測的水體(ti) 中,原位的、連續的監測藻類中色素的熒光強度變化,以評估藻類的豐(feng) 度變化。這裏傳(chuan) 感器監測的是藻類色素,而不是藻類本身。傳(chuan) 感器正迅速成為(wei) 直接監測環境的工具,它也成為(wei) 業(ye) 界滿足快速、應急管理所需要的技術手段從(cong) 而在世界各地得到廣泛實踐和應用。這種傳(chuan) 感器法也是現場原位便攜式測量、現場原位連續監測(如水質監測浮標、有害藻華監測浮標),以及大尺度調查(比如水下機器人、水麵航測器)的基礎。
- (上一篇):實時監測藻類生長的挑戰與在線藻類分析儀的解決方案
- (下一篇):用AV和EXO多參數水質儀測繪石油泄漏